您现在位置:兽医手册> 诊疗技术> 实验室诊断> 浏览宠文
血液检查
  血液理化、形态学方面的病理变化反映着血液和其他器官的病态。因此,血液检查在对血液疾病和其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血液检查按其方法和内容,可分为血液物理性质的测定、血液有形 成分(血细胞)的检查、血液化学成分的分析3方面。在临床上可根据需要从中选定。  血液常规检查的内容包括:血沉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5项。兽医临床最常用的除常规检查外,还有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等。
(一)
血液的采取和抗凝 实验室检查用的血液量少时,可在耳尖或耳静脉采血,家禽可在冠部或翅内静脉采血。量较多时,马、牛、羊等由颈静脉采血,猪可自大的耳静脉、前腔静脉采血或断尾采血,犬及貂、狐等经济动物可在隐静脉、跖背外侧静脉采血,兔可在耳静脉采血,禽可心脏穿刺采血。少量采血能及时进行血液稀释、涂血片等,故不必用抗凝剂;多量静脉采血时,则必须于盛血的试管内先加入适量的抗凝 剂,然后采血并充分混合,以防止血液凝固。常用的抗凝剂和使用方法为:柠檬酸钠0.04~0.05克或草酸钠0.015~0.02克可抗凝血液10毫升;EDTA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1~0.015克可抗凝血液10~15毫升,也可配成10%水溶液,按每5毫升血液加1滴该溶液,即可抗凝。其中EDTA二钠抗凝的优点较多,在室温下数小时或在冰箱内保存24小时对红细胞压积容量和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以及血细胞计数均无影响。
(二)
红细胞沉降速度(简称血沉)测定 血沉测定,是在室温下观察抗凝血液内的红细胞于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马属动物多用涅氏法,其他动物多用魏氏法和温氏法等。1.涅氏法 涅氏血沉管分三用和六五型两种。其内径均为0.9厘 米,全长17~20厘米,容量为10毫升,等分为100个刻度。测定时,于血沉管内加人适量的抗凝剂草酸钠或EDTA二钠0.015~0.02克,由颈静脉采血至刻度“”处,用胶塞或拇指堵住管口,颠倒血沉管8~10 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后,垂直立于血沉架上,经15,30,45,60 分钟和2小时、24小时各观察1次(一般观察1小时即可),分别读取血沉管上与红细胞柱顶端相吻合的刻度,即为各个时间的血沉值。2.魏氏法 用魏氏血沉管及专用血沉架(图1-29)。该管全长30 厘米,内径2.5毫米,管壁有200个刻度,每一刻度1毫米,带有刻度部分容积为1毫升。测定时,先于小试管加入3.8%枸橼酸钠水溶液0.4 毫升,然后静脉采血1.6毫升注入上述试管内,充分混匀(按血液与抗凝剂溶液的比为4 : 1,采血量可适当增加)。用魏氏血沉管吸人上述抗凝血至刻度“0”处,拭去管尖外附血,立即直立于血沉管架上,在室温内垂直静置,于15,30,45,60分钟分别观察并记录。温氏法利用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管,将混匀的加有抗凝剂的血液,用细长滴管由下向上注人测定管内,直至上方“”处,垂直于架上。按30分钟、1 小时、3小时及6小时分别观察并记录红细胞下沉的距离,即血浆层的毫米数,一般报告60分钟结果即可。    

图1-29魏氏血沉器

  测定血沉时应注意:采血时血流通畅,防止血液凝固;采血后应在3小时内测定,如在4C冰箱内可放置6小时,放置过久易使血沉变慢;血沉管要洁净、干燥,防止溶血;放置血沉管要垂直;室温以15~20C为宜,低于12C时,红细胞下沉缓慢。各种动物的血沉数值颇有差异,马最快,猪较慢,牛、羊最慢。各种动物的正常血沉值见表1-5         表1-5各种动物的正常血沉值         血沉平均值(刻度~~毫米)

15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60分钟

24小时测定方法


31.00

49.00

53.00

55.00

-   六五型


23.00

47.00

52.00

54.00

-   六五型


32.00

75.00

96.70

110.70

-   魏氏法


0.10

0.25

0.40

0.58

-   六五型

9.80

30.80

65.00

91.60

-   魏氏法

                      续表1-5


血沉

平均

值(刻度一毫米)


15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60分钟

24小时

测定方法

0.20

0.40

0.60

0.80

六五型

0

0.10

0.30

0.50

六五型

鹿

0.70

3.25

4.90

6.20

魏氏法


3.00

8.00

20.00

30.00

六五型


0.20

0.90

1.20

2.50

魏氏法


0.10

0.70

0.80

3.00

魏氏法


0

0.30

0.90

1.50

魏氏法

0.20

0.50

1.25

1.90

18.80

魏氏法

0.50

1.50

2.00

2.70

46.20

魏氏法

北极狐

0.58

0.80

1.20

2.00

23.25

魏氏法

银黑狐

0.92

1.51

2.10

3.36

27.18

魏氏法


2.50

31.90

魏氏法

  血沉加快,见于各种贫血、某些热性病及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进展期。血沉减慢,主要见于使血液浓缩的疾病,如重剧腹泻及大出汗,腹痛病以及破伤风等。
(三)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压积测定)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压积测定)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血液检査方法。借助于压积测定可粗略地估计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数等。1.原理用能保持红细胞体积不变的抗凝剂混合血液,盛入温氏压积测定管中,加以离心,使红细胞被压缩到最小容积,最后以单位容积血液内压积红细胞所占的百分率表示之。器材第一,温氏压积容量测定管,为11厘米长、内径2.5毫米、内底平


 

坦的厚壁刻度玻管(图1-30)。刻度共长100毫米。左侧自上而下为0~10刻度,供血沉测定用;右侧自下而上为0~10刻度,供红细胞压积测定用。第二,长毛细滴管,操作前必须试验其能否 插至测定管底部,合格者方能使用。第三,4000转/分离心机1台。第四,向清洁干燥的<span style=COLOR: rgb(0,0,255);青霉素小瓶内加入海保二氏抗凝剂0.5毫升(海保二氏液配方:草酸铵1.2克,草酸钾0.8克,蒸馏水100毫升),置80C:以下干燥箱烤干,备用。可抗凝5毫升血液。也可用依地酸二钠作抗凝剂。操作第一,静脉采血5毫升放于抗凝瓶中,立即充分混匀。第二,用细长滴管吸血注人测定管内直到上端“0”刻度处。第三,以每分钟3000转离心30分钟(牛、羊需60分钟)后,读取红细胞柱高,即为每100毫升血液中红细胞压积容量百分率。若以法定单位表示,以红细胞柱高乘以0.01即为单位(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压积。向测定管注血时,应将细长滴管直插温氏管底部,边注边向上提,防止产生气泡。利用测得的压积可以换算出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即压积除以0.3等于血红蛋白克/升,压积乘以20等于红细胞百万数/立方毫米。放大106倍,即得法定计量单位千亿数/升(R×1012/ L)。健康家畜(禽)红细胞压积正常值,见表1-6。表1-6  健康家畜(禽)红细胞压积正常值

畜种平均值变动范围

畜种     平均值     变动范围

奶牛 0.39  0.33-0.50

黄牛 0.41  0.31-0.50

水牛 0.37  0.32-0.50

山羊 0.32  0.26-0.37

绵羊 0.33  0.30-0.37

猪   0.41  0.38-0.44

犬   0.54  0.47-0.59

马       0.33       0.26-0.40

骡       0.33       0.27-0.34

驴       0.37       0.30-0.39

兔       0.41       0.31-0.50

猫       0.41       0.37-0.44

鸡       0.34       0.24-0.45

4.临床意义红细胞压积容量增高,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时,如急性胃肠炎、渗出性胸膜炎、牛的瓣胃和真胃阻塞等。临床上常根据压积增高程度,作为估计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和观察补液效果的指标。红细胞压积容量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四)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用血红蛋白计测定每100毫升血液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或百分数。最常用的是沙利氏法,也称酸化血红蛋白法。原理一定量的血液加人稀盐酸后,即生成棕褐色的酸化血红蛋白,然后将其稀释,当与标准比色柱颜色一致后,即可从测定管上读得100毫升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的量。器械国产的血红蛋白计,规定以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14.5克为100%,其测定管的两侧均刻有刻度,从下往上,其一侧刻有2~24刻度的,表示100毫升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另一侧刻有 20~160刻度的,表示100毫升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百分数。其吸血管为刻有10和20立方毫米(微升)容积的玻璃管(图1-31)。方法第一,于测定管内加人试剂〔0.1摩尔/升(0.1N)盐酸或1%盐酸液〕至刻度2处。

第二,以吸血管吸血至刻度 20微升处,用纱布拭净吸血管尖端附着的血液,迅速地将血液吹人测定管的盐酸内,然后将吸血管在盐酸液内反复吸吹洗涤数次(要防止产生气泡)。轻轻摇动测定管,或用玻璃棒搅拌,使血液与盐酸液混合,静置10分钟。

第三,慢慢沿测定管壁滴加蒸馏水(或1%盐酸液),随加随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液体的颜色与标准色柱一致时为止,然后读取测定管内液体凹面的刻度数,即为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或百分数。将上述血红蛋白的克数乘以10,即为每升血液的血红蛋白量。健康动物血红蛋白    

图1-31血红蛋白计

含量,见表1-7。因品种、年龄及所在地区海拔不同而有差异。           表1-7健康动物血红蛋白含量


血红蛋

白(%)

每升血液内血红蛋白克数


变动范围

平均值

变动范围

平均值


50~110

80

72~160

116


56~74

65

81~107

94

28~70

49

83

36~78

57

96

54~80

68

78~116

98

45~81

63

65~117

91

                   续表1-7

血  红 蛋

白(%)

每升血液内血红蛋白克数


变动范围

平均值

变动范围

平均值

55~79

67

80~114

97

骆驼

66~114

90

鹿

80~105

65~90

80

136

51~87

69

117

47~83

65

110

水貂

78~115

99

168

北极狐

53~100

84

142.8

银黑狐

66~109

83

142

90~113

102

4.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多,在临床上多为相对性增多,常因机体脱水(腹泻、大出汗、多尿),体内形成渗出液和漏出液而使血液浓缩所致。也见于牛的瓣胃阻塞及皱胃阻塞、马的肠阻塞以及血斑病、心力衰竭等。血红蛋白减少,可见于各种贫血、寄生虫病、营养不良、白血病、溶血性毒物中毒等。在临床贫血诊断中,单纯测得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尚不足以说明贫血的性质。因此,只有在测定血红蛋白的同时,计数红细胞总数(一般是使用血色指数)才能较全面地判断贫血的程度。健康家畜的血色指数为1或接近于1(0.8~1.2)。指数大于1为高色素性贫血,常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马传染性贫血等;指数小于1为低色素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血色指数是被检血液中每个红细胞内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与正常血液中每个红细胞内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比。其计算方法为:

被检血液每升内血红蛋白克数

~~~~~~~~~~~~~~

正常血液每升内血红蛋白克数

血色指数=~~~~~~~~~~~~~

被检血液红细胞压积(摩尔/升)

~~~~~~~~~~~~~~

正常血液红细胞压积(摩尔/升)


(五)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1.原理硫酸滴定法是用已知摩尔浓度的硫酸滴定血浆中的碳酸氢盐,则生成硫酸和碳酸。此碳酸可使被测血浆的氢离子浓度升到3163纳摩/升(pH值下降至5.5),而致甲基红指示剂变色,故选定氢离子浓度3163纳摩/升(pH值5.5)为滴定终点。血浆中NaHC03的含 量与滴定时所消耗的硫酸量成正比。故可根据硫酸的用量换算出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其反应式如下:2NaHCO3+H2S04~Na2S04+2H2C03

└2H2O+2CO2

2.试剂
(1)0.05%甲基红指示剂甲基红50毫克,加人50%乙醇100毫升,溶解后贮于褐色瓶中备用。
(2)0.0044925摩尔/升(0.008985N)硫酸溶液取0.005摩尔/升(0.01N)硫酸溶液89.85毫升,加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0.85%氯化钠溶液稀释到100毫升即成。
(3)氢离子浓度3163纳摩/升(pH值5.5)缓冲液取1摩尔/15/升(1克分子/15)磷酸二氢钾溶液96毫升,1摩尔/15/升(1克分子/15)磷酸氢二钠溶液4毫升混合,调整氢离子浓度为3163纳摩/升(pH值5.5)即成。
(4)0.85%氯化钠溶液(略)。3.方法取小试管两支,一支作对照管,只加氢离子浓度3163纳摩/升(pH值5.5)缓冲液0.6毫升,0.05%甲基红液2毫升,不加血浆和0.85%氯化钠液;一支作测定管,加血浆0.1毫升,0.85%氯 化钠液0.5毫升,0.05%甲基红液2毫升,不加缓冲液。充分混匀后,用1毫升刻度吸管,吸取0.0044925摩尔/升硫酸溶液 滴定,滴定至测定管色泽与对照相同,记录硫酸用量。以此硫酸用量(毫升)乘以100即得出检测血浆中的二氧化碳结合量(毫升/100毫升)。此为二氧化碳结合量的百分浓度,若换算为法定计量单位~~毫 摩/升,则以此数值乘以换算系数0.449即可。各种家畜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正常值见表1-8。表1-8各种家畜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正常值(毫摩/升)

平均值

变动范围

平均值

变动范围

24.00

±2.51


27.39

±6.86

26.73

±309

25.15

±2.13

25.46

±4.31

奶山羊

25.22

±3.46


26.31

±5.20

22.00

±3.03


24.04

±6.38


17.84

±3.26

4.注意事项第一,配制0.0044925摩尔/升硫酸所用的蒸馏水,最好煮沸后使用,氢离子浓度应在100~158.5纳摩/升(pH值6.8~7)之间。第二,血浆应新鲜,标本采取后要立即测定,最长不能超过4小时;加人血浆时不得用嘴吹。临床意义动物机体内的二氧化碳,是以碳酸氢盐(BHC03)和 碳酸(H2C03)的形式存在于血浆等体液中的。血液主要通过碳酸盐缓冲系统来维持氢离子浓度(pH值)的相对恒定。血液中HCO-3与H2C03的正常比值为20:1,氢离子浓度为39.8~50.12纳摩/升(pH值7.3~7.4)。HCO-3浓度增高或H2C03浓度降低,血液氢离子浓度值降低(pH值就增高),发生碱中毒;相反,血液氢离子浓度就增高(pH值就降低),发生酸中毒。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就是测定与钠结合的碳酸氢根所含的二氧化碳容量。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结合量以了解机体内碱储备量,推断酸碱平衡的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见于急性胃肠炎、严重腹泻、肠臌胀、肠变位、便秘、瘤胃臌胀、瘤胃积食、酮血病、肾炎、烧伤和创伤性休克等。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碱储增高),见于反刍兽的真胃疾病及高位肠阻塞时,由于胃液滞留,发生代谢性碱中毒而使碱储增高。偶见于大量注射碳酸氢钠液引起的碱中毒。(六)红细胞计数原理红细胞计数是将一定量的血液经稀释后,充填人特制的计算池内,置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换算出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器具血细胞计数器由一块计数板和两个血液稀释管组成。计数板是一块长方形硬质厚玻板,上有两个计数池,每个池的总面积均为9平方毫米,用“井”字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的面积,都是1平方毫米,加特制盖片后的深度为0.1毫米。四角的4个大方格,又分别划分为16个中方格,供白细胞计数用。中央的大方格,又纵横用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再分为16个小方格,共计是400个小方格。小方格每边长1/20毫米,深为1/10毫米,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400平方毫米,容积为1/4000立方毫米,是供红细胞计数用的。血细胞计数器的两个血液稀释管,靠近上端都有一个壶腹。其中一个稀释管,在壶腹的下端,有0.5和1两个刻度,上端有101刻度,是计数红细胞用的。吸血到0.5或1刻度处,再吸稀释液到101处,则血液为200倍或100倍稀释。另一个稀释管,在壶腹的下端也有0.5和1两个刻度,是计数白细胞用的。为了操作简便,计数红、白细胞,现在大都采用试管稀释法,而不使用血液稀释管稀释。稀释液计数红细胞时常用新鲜生理盐水稀释,也可用升汞食盐液(升汞0.5克、硫酸钠5克、氯化钠1克,溶于蒸馏水200毫升内)。计数方法用试管稀释法,取小试管一支,加人生理盐水3.98毫升(通常用4毫升)。然后用血红蛋白计中的吸血管准确吸血20微升.擦去管尖周围血液,加于红细胞稀释液内,并用上清液将吸血管洗涤数次,充分摇匀稀释的红细胞。此时,血液为200倍稀释。计数板的计数池平台上盖以特制盖玻片,用吸管或细玻棒沾取红细胞悬液1滴,以45°角接触盖片边缘,液体在盖片下迅速扩散,充满计数池。如计数池内发生气泡,或液滴太大溢出池外时,应洗净擦干重做。将计数板平放于显微镜下,静置2~3分钟,待红细胞全部下沉后开始计数。一般计数80个小方格里的红细胞数。为了减少因红细胞分布不均造成误差,最好在计数池的四角和中间,计数共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计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先从左至右,数完第一列4个小方格后,再从右至左数第二列4个小方格,再从左至右数第三列4个小方格,最后由右至左数完第四列的4个小方格,再移动视野,计数另一个中方格。为了避免重复,压在划线上的红细胞,只能计数压在相邻两边的红细胞,不能四边都数。即凡接触上边和左边的红细胞,一律计数在内,凡接触右边和下边的,一律不计数。计数完毕,任何两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相差不能超过20个,超过了,就是红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均,必须重做。计数完毕后,以80个小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乘以0.01×1012,即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例如80个小方格红细胞总数为712个,则每升血液内红细胞数为(712×0.01)×1012= 7.12×1012。健康动物红细胞数正常值见表1-9。           表1-9健康动物每升血液红细胞数正常值

种类    变动范围       平均值

种类     变动范围  平均值

马   (5.13-10.7)×1012 7.95×1012

骡   (4.95-10.2)×1012 7.55×1012

驴   (5.0-7.0)×1012    5.5×1012

牛   (5.5-7.2)×1012    6.0×1012

绵羊 (8.8-11.2)×1012   9.4×1012

山羊 (10.3-18.8)×1012 13.1×1012

犬   (5.0-8.7)×1012    6.7×1012

猪   (3.4-7.9)×1012    5.7×1012

鹿   (8.5-10.5)×1012  10.0×1012

兔   (5.5-7.7)×1012   6.9×1012

水貂  (7.7-13.1)×1012 10.2×1012

银黑狐(5.2-13.6)×1012  9.7×1012

北极狐(4.9-11.4)×1012  8.6×1012

猫    (6.6-9.7)×1012   7.4×1012

貉子  (8.5-10.5)×1012  9.5×1012

计数完毕后,吸血管(或稀释管)须按下列顺序进行洗涤:蒸馏水洗~95%酒精洗~乙醚洗,各2~3次。计数板用常水或蒸馏水轻轻冲洗后,用绸布或软布擦拭干净,待用。5.临床意义红细胞数的变化,主要受血液浓度及造血机能的影响。重剧腹泻、大出汗等严重脱水而使血液浓缩时,红细胞增多;各型贫血性疾病、营养代谢病、血孢子虫病、白血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或因红细胞生成不足,或破坏增多,而使红细胞数显著减少。(七)白细胞计数1.原理  将血液用稀醋酸液稀释,使红细胞溶解而白细胞形态更加清晰之后进行计数,然后求得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2.稀释液  常用1%~3%冰醋酸液。为与红细胞稀释液区别,按每100毫升冰醋酸稀释液加人1%美蓝溶液或10%龙胆紫溶液1滴。3.计数方法  取小试管一支,加人冰醋酸稀释液0.38毫升。吸血20微升,立即吹入盛稀释液的小试管中,混匀。用吸管或细玻棒沾取混匀的上述稀释的白细胞悬液,充填人计数池内,静置2~3分钟后计算。计数时,用低倍镜计数出计数池内四角大方格中的白细胞数(20倍稀释),将4个大方格中之白细胞数乘以50×0.001×109即得每升血液的白细胞数。例如四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总数为140个,则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为140×50×0.001×109=7×109。健康畜禽白细胞数正常值 见表1-10。4.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数量为红细胞数的1/800~1/1000。白细胞数的变化,较红细胞更为显著。健康家畜一昼夜的数目也不一样,下午比早晨稍多,采食后比采食前稍多。  病理状态下,白细胞增多一般表明白细胞生成机能增强,临床上见于化脓性疾病、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炎症性疾病、白血病和急性出血、代谢性酸中毒等。白细胞减少表明白细胞生成机能减弱,临床上见于各种病毒性疾病、严重感染、汞制剂中毒、放射线照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是,在劳动、采食后,妊娠、分娩后和新生畜等可出现生理性白细胞增多,临床判断时应予注意。           表1-10健康动物每升血液白细胞数正常值

种类    变动范围     平均值

种类    变动范围  平均值

马  (5.4~13.5)×109  9.5×109

骡  (6.7~13.4)×109  8.7×109

驴  (7.0~9.0)×109   8.0×109

牛  (6.8~9.4)×109   8.0×109

绵羊(6.4~10.2)×109  8.2×109

山羊(4.3~14.7)×109  9.6×109

鹿  (7.0~10.7)×109  8.8×109

猪 (10.2~21.2)×10914.8×109

犬  (6.8~11.8)×109    9.4×109

兔  (7.0~9.0)×109     8.O×109

水貂(8.0~10.0)×109     9.1×109

猫  (8.0~10.0)×109    12.0×109

银黑狐(5.6~8.4)×109   7.0×109

北极狐 (4.7~6.9)×109   5.8×109

貉   (12.0~20.0)×1016.6×109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外周血液内共有五种白细胞,各有其生理机能。在许多病理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不但会产生数量的变化,而且会发生质量的改变。因此,必须把白细胞总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配合起来分析,才能充分地阐明各类白细胞数量和质量变化的临床意义。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根据各种白细胞的特征,计算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及辨认白细胞有无形态变化的一种检查方法。1.血片标本的制作与染色
(1)血片涂抹  用左手的拇指及中指夹持清洁、干燥、脱脂的载玻片,在其一端滴检血一小滴(小米粒大即足),右手持涂抹片,由血滴前方往后拉,接触血滴,待血液扩散后,再以30~40°角以均匀的速度向前推进涂抹,使血液在载玻片上涂成薄薄而均匀的一层血膜。待干燥后,用针头或铅笔在血膜的起始部注明日期和畜号,并用甲醇固定3~5分钟。如用瑞氏染色法染色时,则不需固定。
(2)血片染色  血片染色常用瑞氏法和姬姆萨氏法。①瑞氏染色法:瑞氏染色液的配制:瑞氏粉0.3克,甲醇(化学纯)97毫升,甘油(中性)3毫升。将瑞氏粉置于干燥、清洁的小研钵内磨碎,加甘油混合均匀,再加入部分甲醇使之溶解;将已溶解的染料倒人洁净的棕色瓶中,再加甲醇研磨溶解其余的染料,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在室温下放置1周后滤过即可应用。  缓冲液的配制:磷酸二氢钾5.47克,磷酸氢二钠3.8克,蒸馏水加至1000毫升。  染色步骤:用蜡笔于血膜两端各划一道横线,以防染色液外溢,将血片平放在水平支架上;滴加染色液,以盖满血膜为度,染色1~2分钟;再加等量的缓冲液,小心地和染色液均匀混合,再染5~8分钟后,用蒸馏水或自来水冲洗。干燥后镜检。②姬姆萨氏染色法:姬姆萨氏染色液的配制:姬姆萨氏染色粉0.5 克,纯甘油33毫升,纯甲醇33毫升。先将染色粉置于清洁研钵中,加甘油充分研磨后,置60C水浴中用玻棒搅拌使染料溶解,约经2小时再加人甲醇,混合均匀,即成贮存液(原液),置棕色瓶内密闭保存备用,可长期保存。临用时,以新鲜中性蒸馏水9份,加原液1份,稀释成应用液。  染色步骤:取固定后的血液涂片,滴加10倍稀释的姬姆萨氏染色应用液至盖满整个血膜(约2毫升),或将血片放于盛有同样染液的染色缸中。根据室温的高低,染色20~40分钟,流水冲洗,干燥后镜检。染色良好的血片呈玫瑰紫色。2.白细胞分类计数先用低倍镜全面观察血片细胞的分布情况和染色的好坏,然后再用油镜头进行各种白细胞分类计数。可按四区法在血片的四角,或按二区法在血片中区两端,以“弓”字形查数白细胞100~200个或更多,以求各种白细胞的准确比值。健康动物的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是比较恒定的(表1-11)。3.家畜各种白细胞的特征正确地认识各种白细胞,必须首先掌握其各自的特征。根据白细胞的大小,核的形状、位置和染色特点,细胞浆的颜色、有无颗粒和颗粒的特点等特征,对照比较,仔细辨认。⑴嗜碱性粒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含有深紫色的较小的染色颗粒。⑵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鲜红色的染色颗粒。⑶中性粒细胞细胞中等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淡玫瑰红色的小颗粒。依其细胞核的形态特征分为髓细胞、幼稚型、杆状核及分叶核细胞。髓细胞的细胞核色淡,着色不匀,呈长圆形或豆形。幼稚型的细胞核着色较淡,核染质疏松,多呈肾形、豆形。杆状核细胞的核致密、色深,呈杆状的香肠形、蹄铁形或S形.两边平行。分叶核细胞其核分成2~6个分核不等,并在其间有细丝状连接为其特征。⑷淋巴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大者为大淋巴细胞,小者称小淋巴细胞;核呈深蓝紫色,圆形,致密且常偏在;胞浆呈淡天蓝色,核周围有淡染色带(或称透明带);小淋巴细胞的胞浆极少,有时仅呈月牙形,位于一侧。⑸单核细胞个体极大,呈不正、多边、多角形,胞浆呈较暗的烟灰色,核呈紫褐色,形如肾形、山字形、折叠状,核染质疏松网状。4.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仅能反映机体防御机能的一般状态。而白细胞分类计数则能发现各种白细胞之间量的变化,结合白细胞总数,可进一步揭示机体防御机能的特殊状态。对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措施的拟定,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往往是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增加。其中幼稚型、杆状核增多称“核型左移”。白细胞总数增多而“核型左移”的,称为“再生性核型左移”,表示骨髓造血机能加强,机体处于防御阶段;白细胞总数减少而“核型左移”的称为“退行性核型左移”,表示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机体抵抗力降低。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急性化脓性疾病、急性炎症及严重的外伤感染等。中性粒细胞核的分叶增多,且分叶核型的百分比增大,称为“核型右移见于重症贫血和严重的化脓性疾病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病毒性疾病及濒死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以及牛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当疾病严重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少或消失,重新出现并有增加,表明病情好转。  嗜碱性粒细胞变化,比较少见,临床意义不大,可见于牛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传染病,如马鼻疽、牛结核。亦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恢复期。淋巴细胞减少,多在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的初期,或因中性粒细胞增多而形成的相对减少;放射性损伤时,淋巴细胞急剧减少,接受照射剂量越大,减少越显著。   单核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及血孢子虫病等。猪的李氏杆菌病也见明显增多。单核细胞减少,见于急性败血症及各种疾病的垂危期。(九)家禽的血液检查 家禽的某些血液检查项目与哺乳动物不尽相同,现加以介绍。⒈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一般使用沙利氏法,其器材与操作方法和家畜血红蛋白测定相同,惟鸡血更易凝固(凝固时间4.5分钟),如用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则吸血操作要快速敏捷。本法测得禽类的血红蛋白量比实际的偏高,因红细胞经盐酸破坏后,红细胞的核仍悬浮在此液中,但临床上以此为标准,因而不影响诊断。   在各种贫血时,血红蛋白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如鸡绦虫病时,血红蛋白量比正常值减少5/6~3/4。⒉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⑴血沉测定利用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管。将加有抗凝剂的血液,用细长滴管吸人抗凝的禽血标本,注人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管直至上端“”刻度处,垂直放于架上,按30分钟、60分钟、3小时及6小时各观察并记录红细胞下降的距离,即血浆层高的毫米数。  鸡的正常血沉值:30分钟为0.5(0~1),60分钟为1.5(1~3),3小时为6.7(3~10),6小时为14.4(10~18)。  禽类的血细胞下沉很慢,将血沉管45°角倾斜放置后,可使血沉显著加快。  据报道,人工感染的马立克氏病病雏,常伴有血沉急剧下降和骨髓发育不全。⑵红细胞压积测定将上述测定血沉后的测定管置离心机内,每分钟3000转离心沉淀10~30分钟,读取红细胞层所占的毫米数即为红细胞压积值。在脱水时压积增高,贫血时压积降低。家禽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容量的正常值见表1-12。

禽别

性别

红细胞数/升

血红蛋白含量克/升

红细胞压积

3.23×1012

117.6

0.41


2.72×1012

91.1

0.26


3.06×1012

156.0

北京鸭

2.71×1012

0.42


2.46×1012

0.44


2.71×1012

149.0

0.39

3.23×1012

159.7


3.10×1012

147.2

3.红、白细胞计数家禽的红、白细胞及凝血细胞均有胞核,按家畜的红、白细胞计数时甚为不便。实践中我们采用姬姆萨氏液染色直接计数法,可同时直接计数红、白细胞及凝血细胞,方法简便可靠。其操作方法如下:⑴稀释液配制准确吸取生理盐水1.8毫升置小试管内,加人姬姆萨氏原液0.2毫升,混合均匀。⑵血液稀释方法以血红蛋白吸管吸取禽血20微升,放人上述稀释液内,轻轻振摇混匀(100倍稀释),室温内放置30分钟。⑶计数家禽红、白细胞及凝血细胞的核均染为蓝色,在显微镜下的特点是:白细胞最大,核为较大圆形;而红细胞小于白细胞,核为纺锤形或椭圆形;凝血细胞最小,呈卵圆形.胞核与胞浆无明显界限.一端或两端有明显颗粒。3种细胞差异甚大,极易辨认。  计数红细胞和凝血细胞时,用高倍镜计数计数池中央的5个中方格(即80个小方格)。  计数白细胞时,则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⑷计算将5个中方格内计数所得的红细胞总数(或凝血细胞总数)乘以0.005×1012 (100倍稀释时)或乘以0.01×1012(200倍稀释时),即为每升血液内红细胞数(或凝血细胞数)。将计数池四角的4个大方格所得的白细胞总数乘以250×0.001×109,即为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总数。例如4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总数为80个,则每升内的白细胞总数为80×250×0.001×109=20×109禽类红细胞较哺乳类的为少(其生理值见表1-12)。鸡的红细胞, 一般公鸡多于母鸡,但在性成熟前,两者差别不大。病理情况下,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减少,如马立克氏病、淋巴性白血病、鸡白痢等。在严重的绦虫感染时,红细胞数可迅速减少到1.2×1012/升。禽类白细胞数较哺乳类的为多,其生理值见表1-13。病理性白细胞增多,见于多种细菌感染病,如鸡白痢时白细胞可高达245×109/升。叶酸缺乏时粒细胞明显减少,因而白细胞总数也减少。鸡血液中凝血细胞的数量约为26×109/升,鸭为30. 7×109/升。一般认为凝血细胞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

 

禽别

 

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分类(比值)

  异嗜性

白细胞

嗜酸性

白细胞

嗜碱性

白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9-109

0.25-0.30

0.05-0.08

0.01-0.04

0.55-0.60

0.10

23-109

   0.24

   0.02

   0.02

  0.61

  0.10

30-109

   0.36

  0.04

   0.02

   0.52

   0.04

幼禽多于成

禽,户外词养

的多于室内笼

养的

病理性白细胞

增多见于各种

细菌感染病,

白细胞减少,

见于叶酸缺乏

 

公鸡多于母

鸡,老龄的多

于幼龄的。沙

门氏菌病及核

黄素缺乏时增

多。叶酸缺乏

时减少

患球虫

病及丝虫

病时增多

幼禽较

成禽略多

幼禽高于

成禽,雌禽

较雄禽略高

鸡新城疫

时小淋巴细

胞减少

室外饲养

较室内笼养

的多,禽李

氏杆菌病及

传染性滑膜

炎时增多。

单核细胞

增多症时

可达20%


4.白细胞分类计数⑴血片染色方法  瑞氏染色法:同家畜的血片染色。  美-格氏染色法:  染色液配制:美-格氏染色粉1克,纯净甘油500毫升,无水甲醇100毫升。  染色步骤:血片不需固定,直接用美-格氏染色液2毫升覆盖,染色3分钟。再于血片上的染色液中加等量蒸馏水(2毫升),混合均匀,继续染色约1分钟。  倾去片上染液,再用姬姆萨氏应用液染色10~15分钟。尔后充分水洗、干燥、镜检。  本染色法的优点是,对鸡的异嗜性白细胞的颗粒能够辨别清楚,便于和嗜酸性白细胞相区别。
(2)禽类各种白细胞的特征

①异嗜性白细胞:又称假嗜酸性白细胞。近乎圆形,直径为10~15微米,胞浆无色透明,其间有许多嗜酸性的杆状或纺锤状结晶颗粒(鸭的异嗜性白细胞颗粒为不正圆形),这种颗粒被染成浅红色。细胞核呈多形性,通常2~5叶,叶间的连接带较明显。核内染色质块较粗大,染为蓝紫色。鹅的异嗜性白细胞较鸡的大,胞浆的颗粒为大米粒样。

②嗜酸性白细胞:与异嗜性白细胞大小相似,惟颗粒呈球形而较大(鸭的颗粒呈杆状,很少为纺锤形的),颗粒染色较异嗜性白细胞为深 (深红色)。胞浆为淡蓝灰色,核常为两叶,染色质较异嗜性白细胞的更多带蓝色色调。

③嗜碱性白细胞:大小及形态与异嗜性白细胞相似。胞浆内有中等 大小的深紫色颗粒,核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着色浅。

④淋巴细胞:大小及形态变化较大,小的居多.常有突起。胞浆微嗜碱性。核圆形或一侧凹陷,常偏在,染色质粗糙(小淋巴细胞)或细匀(大淋巴细胞)。其核的凹陷一侧有时见到嗜天青颗粒。

⑤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与大淋巴细胞不易区分,其胞浆为蓝灰色,接近大淋巴细胞浆的染色,但细胞较大,胞浆较多,核形更不规则,核内染色质结构更均匀,即为细丝状而非块状,从这几点可与大淋巴细胞相 鉴别。在鸡的单核细胞内几乎看不到小的嗜天青颗粒。

关键字:血液检查
上一篇: 内窥镜检查
下一篇:尿液检查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