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医手册> 传染病> > 浏览宠文


  本病又名仔猪红痢,为新生仔猪的肠道传染病,以排红色粪便及肠粘膜坏死为其特征,因此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感染后很快死亡,病程短,致死率高,尤其卫生条件不良的猪场,发病较多,危害性较大。

【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体是C型魏氏梭菌,但其致病因子是该细菌产生的毒素,因此它是一种肠毒血症。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动物粪便和土壤中,新生仔猪通过哺乳、舐吮而吃入本菌的芽胞,芽胞在肠道内繁殖和产生毒素,毒素被吸收后引起中毒。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产仔季节猪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常可不断发生,但各窝发病率往往相差很大,有的全窝发病,有的仅有少数仔猪发病。

  2.临床特征  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有的呈灰黄色,有的含有坏死组织碎片,粪便恶臭,常含有小气泡,很快出现脱水。病程急剧,常于2~3天内死亡。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持续1周左右),排灰黄色、带粘液的稀便。对仔猪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3.病理剖检特点病变常限于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尤以空肠的变化最明显。最急性病例,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血样内容物,腹腔内有较多的红色腹水,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病程稍缓慢的病例,肠粘膜坏死变化严重,而出血较轻,肠粘膜呈黄色或灰色,附有伪膜。在粘膜下层、肌层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见有小气泡。根据上述特点,可以做出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诊,应采取死亡不久的急性病猪空肠内容物或腹水,利用小白鼠作毒素检查,如接种小鼠迅速死亡,则可确诊为本病。4.鉴别诊断应与仔猪白痢、黄痢鉴别,可参考猪大肠杆菌病。

【防治】

由于本病发病快、病程短,发病仔猪日龄又小,发病后用抗菌药物或化学药物治疗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对本病的预防应重点做好平时的综合防制工作。

(1)免疫注射 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免疫妊娠母猪,使新生仔猪通过吮食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预防仔猪红痢。

方法是:在发病猪群中,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个月和产前半个月各肌肉注射1次仔猪红痢氢氧化铝灭活菌苗,剂量为5~l0mL。如前胎已用过本病疫苗,以后再产仔时,可于产前半个月注射3~5mL,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初生仔猪可从免疫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抗体,对仔猪的保护力几乎可达100%,基本上可杜绝本病的发生。如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可用A型菌苗免疫母猪,仔猪通过吸吮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2)搞好猪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特别是产房要清扫干净,并用消毒药液进行消毒。临产前做好接产准备工作,母猪奶头和体表要用清水擦干净,或用0.1%高锰酸钾液擦拭消毒乳头,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3)仔猪生下后,口服1次林可霉素(10mg/kg),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对病仔猪可用青霉素10万IU和链霉素100mg,调成糊状,抹入仔猪舌根部,让其吞服,连用2~3天,据观察有一定效果。也可用其他抗菌药物与止泻药物配合治疗。

(5)抗红痢血清治疗 有条件的单位,仔猪出生后用抗C型产气荚膜梭菌血清预防和发病后治疗,可获较好效果。出生后按每千克体重3mL肌肉注射预防,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治疗时可连续注射2天,同时配合抗菌药物,也可获得好的疗效。利用抗血清治疗或预防时,一定要针对引起仔猪发病的菌型(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同时要争取做到尽早注射,否则效果不佳。

示病图片:

1病猪一般没有发病征兆,腹围迅速膨大,有腹痛表现。

2、猪发病在晚上也正常吃料,早晨死亡身体僵硬,腹胀隆起

blob.png


3、病死猪解剖后可见典型病理变化;肠道充血、胀气,肠壁变薄

blob.png


关键字:猪梭菌性肠炎
上一篇: 猪副伤寒
下一篇:猪痢疾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