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医手册> 传染病> 家禽> 浏览宠文

鸡病毒性关节炎

本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鸡关节和腱鞘的传染性疾病。以胫跗关节腱鞘肿胀和腓肠肌腱断裂为其特征,故又称传染性腱鞘炎、腱裂综合征或腱滑膜炎等。鸡感染后常引起急性死亡,生长停滞,饲料利用率降低,宰肉率下降,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病首次报道于美国(1967年),以后广泛传播于各养禽发达的国家。我国于80年代才报道有此病。

【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体是呼肠孤病毒属中的成员之一,根据中和试验可将禽呼肠孤病毒分为11个血清型。病毒对热较稳定,半提纯的病毒于60C 5小时毒价虽可降低,但不能完全灭活。病毒对常用消毒药如2%来苏儿、3%甲醛溶液都有抵抗力,但75%酒精和有机碘制剂可使其灭活。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消化道、脾脏、腱和呼吸道内且其滴度也较高,病鸡是传染源。有人认为病毒在鸡体内至少可持续生存289天。病毒可经肠道排出,随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而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排出而经空气传播。至于能否通过鸡蛋垂直传播,各学者的试验结果不一致,总的认为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存在,但传递率甚低。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易感。以2~4周龄的鸡发病最多。肉鸡比蛋鸡易感。各种应激因素如转群、疫苗接种、惊群和饲料急剧改变等都可诱发或引起流行。病传播迅速,但笼养蛋鸡中传播较慢。2.临床特征按临床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腱鞘炎型主要表现关节腱鞘肿胀和跛行。病变由足趾部开始,向上扩展至跗关节处。病鸡以跗关节着地伏坐而不愿行动。成年肉鸡有时可见腓肠肌腱断裂,趾屈曲,步态蹒跚,病鸡发育不良或生长停滞。慢性型跛行更明显,常见趾屈肌和踱伸肌腱肿胀,跗关节肿大,踱部石化,走路摇摆,腓肠肌部疼痛。鸡冠、脸部苍白,骨钙化紊乱,羽毛生长异常,生长迟缓或停止。败血型精神沉郁,营养不良,全身发绀和脱水,冠端柔软下垂,呈紫色,但关节炎症状不明显。3.病理剖检特点腱鞘炎型可见足和胫部的腱和腱鞘水肿,腓肠肌腱断裂,胫骨干增粗,跗关节和趾关节中常有少量草黄色或带血的渗出物或干酪样物。滑膜上常有出血淤斑。败血型可见血管充血、出血、腹膜炎、肝、脾、肾肿大。根据症状及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但在初发病的鸡场,应进行病毒分离或作血清学诊断。目前,我国应用的血清学诊断法主要有琼脂扩散试验和荧光抗体染色法。

【防治】本病的预防主要是改善卫生条件和饲养管理,提高禽体的抗病能力。鸡群已停止发病后,必须全部清除出鸡舍,进行清洗、消毒,可用含有机碘的爱迪伏,其用量为3~9毫升/立方米,用水稀释 20~40倍后喷雾或用福尔马林熏蒸并关闭2~4周后方能再进鸡。对易感鸡群应接种疫苗。雏鸡的疫苗接种方法:8~12日龄进行首免,颈部皮下接种弱毒苗0.2毫升;8~10周龄进行二免,颈部皮下接种弱毒苗0.2毫升。经7~9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4个月。种鸡在上述免 疫基础上,于免疫后2~3个月进行第三次免疫。国内生产的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病毒性关节炎三联疫苗,3~4周龄的鸡在颈部皮下或胸部肌内注射0.6毫升,成年鸡每只注射1~1. 2毫升,注后10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5个月以上。这种联苗给开产前母鸡免疫时,可提高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早期野毒感染。但由于禽呼肠孤病毒的血清型较多,有时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本病尚无有效疗法,应用抗生素只是防止继发感染。

关键字:鸡病毒性关节炎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