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医手册> 传染病> 家禽> 浏览宠文

鸭瘟

 鸭瘟是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脚软、下痢、流泪、 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本病多发于我国南方各养鸭地区,传播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体为鸭瘟病毒,它是疱疹病毒属中的一 个成员。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直射日光和常用消毒药都较敏感,56C10分钟,80C5分钟即可杀死。0.5%漂白粉溶液、5%生石灰水、2%氢氧化钠溶液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5 ~~-7C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病鸭和病愈后不久的鸭(病后带毒至少可持续3个月),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某些水禽(如野鸭)、飞鸟也可能感染和携带病毒,成为本病的传播者。某些昆虫也可能传播本病。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也可经交配、眼结膜及呼吸道而传染。鸭瘟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健康鸭与病鸭在一个水域内放养或经过流行疫区,都能感染发病。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仅鸭有易感性,鹅有时个别发病,我国曾有鹅群流行鸭瘟的报道。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与气温、湿度、繁殖季节和农 作物收获季节等因素有一定关系,通常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当鸭瘟传入一个易感群后.一般经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例,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例,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2.临床特征病鸭体温升高达43℃,减食或停食,口渴喜饮水,两腿发软,行动迟缓,严重者伏地不能行走,强行起立时,两翅扑地,欲走 不能。结膜和鼻粘膜炎,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有鼻塞音。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产蛋母鸭群产蛋量明显下降。致死率很高,可达90%以上。鹅感染鸭瘟后,除体温高、结膜和鼻粘膜发炎外,肛门水肿,重者两 腿软弱无力,卧地不能走动。食道和泄殖腔粘膜覆盖有灰黄色伪膜,粘膜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和坏死。病程较短,致死率也较低。3.病理剖检特点全身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出血斑点,胸腹腔的浆膜或皮下组织均有胶样浸润。口腔、食管和泄殖腔粘膜上有数量不等、易于剥离的黄色伪膜,并有出血或溃疡(特征性病变)。肠粘膜尤其十二指肠和直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通常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特点,可以做出诊断。但在新疫区,还需进行病毒分离及作中和试验才能确诊。同时应注意与鸭疫巴氏杆菌病的鉴别。鸭疫巴氏杆菌病无神经症状,也无肿头现象。食管和泄殖腔粘膜上无黄色的坏死性伪膜,取心血和肝、脾涂片作细菌学检查时,可见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以此可以鉴别。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时应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病鸭应立即淘汰,在远离河流的地点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应深埋或烧毁,鸭舍及用具应彻底消毒,鸭舍应密闭1~2个月后再使用。为了预防鸭瘟,可注射鸭瘟疫苗。目前我国生产的鸭瘟疫苗有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和鸭瘟鸡胚化弱毒细胞疫苗,两种苗使用的毒株、检验方法和使用、保存方法都一样,只是生产工艺不同。鸡胚化弱毒疫苗使用时,5月龄以上的鸭以生理盐水稀释200 倍,每鸭胸肌内注射1毫升;2月龄鸭,可稀释100倍,每鸭肌内注射5毫升;30日龄以内的鸭,稀释40倍,每鸭肌内注射0.2毫升。3天 后即可产生免疫力,2月龄以上的鸭免疫期为6~9个月。雏鸭免疫期为1个月,以后应加强免疫1次。此种疫苗安全性好,免疫后迅速产生保护力,也能在已经发生鸭瘟的鸭群中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关键字:鸭瘟
上一篇: 冠癣
下一篇:鸭病毒性肝炎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