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医手册> 寄生虫病> > 浏览宠文

本病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主要危害3~6月龄仔猪,能使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虫体特征与生活史】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中,为黄白色或粉红色的大型线虫,体表光滑,具有厚的角质层。雄虫长140~280毫米,直径约3毫米,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长200~400毫米,直径约5毫米,尾端尖直。猪蛔虫卵随粪便排至体外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氧气环境中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被感染,在小肠内幼虫逸出,钻入肠壁毛细血管,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后,经后腔静脉还流到右心,通过肺动脉毛细血管进人肺泡,幼虫在肺脏中停留发育,蜕皮生长后,随粘液一起到达咽,进入口腔,再次被咽下,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自吞食感染性虫卵到发育为成虫,需2~2.5个月,猪蛔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期限为7~10个月。

【诊断要点】1.临床特征大量幼虫移行至肺脏时,引起蛔虫性肺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卧地不起及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成虫寄生小肠时,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被毛粗乱,常是形成僵猪的重要原因。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堵塞、肠破裂。有时蛔虫进人胆管,造成堵塞,引起黄疸症状。还有少数病例呈现荨麻疹、兴奋、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2.实验室检查对2月龄以上的仔猪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出粪便中的猪蛔虫卵来确诊(参阅本章附一粪便内虫卵检查法)。猪蛔虫卵,大小为5075微米X4080微米,黄褐色或淡黄色,短椭圆形,卵壳厚,最外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新排出的虫卵含一个未分裂的胚细胞。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受精卵,大小为8090微米X3844微米、不规则的长椭圆形,卵壳与蛋白膜较薄且不规则,卵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油滴状颗粒(见本章附四图3-19)。未受精卵比重较大,用饱和盐水浮集法较难检出。对2月龄以内的仔猪,有肺炎病变时,可用贝尔曼法分离肺组织中的幼虫做出判断。

3.病理剖检特点确定猪蛔虫是否为致死原因时,需根据剖检时虫体数量、病变程度,结合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以及有无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做出综合判断。

【防治】1.定期驱虫在蛔虫病流行猪场,每年定期进行两次全面驱虫。仔猪在断奶后(2~6月龄)驱虫2次,有条件时最好每隔20天驱虫1次,这样可以减少仔猪体内的载虫量和降低外界环境的虫卵污染程度。可选用下述药物驱虫:①左咪唑,剂量为8毫克/千克体重,混人饲料或饮水中给药。10%左咪唑涂擦剂,剂量为1~1.2毫升/10千克体重,猪耳根部皮肤涂擦。②丙硫苯咪唑(阿苯咪唑),剂量为5~10毫克/千克体重,混人饲料或配成混悬液给药。③伊维菌素,剂量为300微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

2.消灭虫卵猪的粪便和垫草清除出圈后,要运到距猪舍较远的场所堆肥发酵或挖坑沤肥,以杀死虫卵。

3.注意妊娠母猪产前、产后的管理怀孕母猪应在怀孕中期进行1次驱虫,在临产前用肥皂、热水彻底洗刷母猪,除去身上的蛔虫卵,洗净后立即放人预先彻底消过毒的产房内,分娩后到放牧前母猪和仔猪~直放在产房内,饲养人员进产房必须换鞋,以防带人蛔虫卵。

4.加强猪舍及运动场的卫生管理猪舍应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阴暗、潮湿和拥挤。猪圈内要勤打扫,勤冲洗,勤换垫草,减少虫卵污染。运动场和猪舍周围,应于每年春末或秋初深翻1次或铲除一层表土,换上新土,并用生石灰消毒。场内地面应保持平整,周围须有排水沟,以防积水。

5.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合饲料,给予丰富的维生素,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猪的抵抗力。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减少断乳仔猪拱土和饮污水的机会。大小猪要分群饲养。引人猪只时,应先隔离饲养,进行12次驱虫后再并群饲养。

6.投喂驱虫性抗生素可在词料中加人驱虫性抗生素添加剂,如潮霉素B,越霉素A。得利肥素为含2%越霉素A饲料添加剂的商品名,每吨饲料中添加得利肥素500克(含越霉素A10ppm),每天饲喂,对猪蛔虫、猪鞭虫、猪结节虫,均有良好驱虫效果,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的作用。


关键字:猪蛔虫病
上一篇: 仔猪球虫病
下一篇:猪结节虫病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