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医手册> 传染病> > 浏览宠文

本病特指一种病毒引起的水貂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潜伏期长,呈现共济失调、迟钝、嗜眠,但无炎症变化。

【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为一种朊病毒,存在于病貂脑内。病毒大小在500纳米左右。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强,80℃30分钟仍能存活,加热100℃30分钟才能灭活。-40℃保存,可存活若干年。经20%福尔马林处理8小时仍有抵抗力。病貂通过粪便和尿向外排出病毒,可污染饲料、饮水,被水貂食人时,可经消化道感染。以病貂脑组织喂饲水貂,可引起经口感染。有人认为水貂不是貂脑炎病毒的自然宿主,而是因为吃了患脑炎兽类的生肉及其下水而引起的感染。此外,也可经子宫内传染。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感染1岁以上的成年水貂,呈散发,流行十分缓慢。用病貂脑组织做成乳剂作皮下或腹腔接种,可使水貂、雪貂、臭鼬、浣熊、仓鼠、山羊、绵羊和猴发生感染。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死亡多见于10~11月份。成年水貂发病率在10%~30%,死亡率可达100%。2.临床特征水貂口服感染潜伏期8个月,肌内接种5个月,脑内接种平均天。病初水貂变得安静,动作缓慢无力,也有出现兴奋的。随后呈现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皮毛粗乱,知觉过敏。由后肢开始发生进行性运动失调,拱背嗜眠,有时发生痉挛。随着病程发展,神经症状加重,最终不能运动,丧失定位能力,全身衰弱,于出现症状后4~7周内死亡。3.病理剖检特点剖检不见肉眼变化。脑组织学检查:星状细胞增生,神经元变性和空泡形成,以海马角、下丘脑、丘脑和脑干等部位明显。灰质海绵样变性。小脑蒲野细胞消失。病貂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因此诊断比较困难,需采取病料(脑、脾或肝)送兽医检验单位检验。但本病毒接种给易感动物后,需要经数月的潜伏期后才能呈现症状,这给早期确诊带来了很大困难。

【防治】自然和人工感染的病貂体内均不能发现抗体反应,也无疫苗可应用。预防本病主要是严格检疫,从无本病的国家引入种貂。 如发现本病,必须全群淘汰,以控制本病的进一步流行。对病貂污染的貂舍、笼子及用具、场地等可用喷灯、10%硫酸石灰水合剂彻底消毒,粪便及污物全部烧毁。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可试用强心补液,注射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 等对症治疗,并加强护理。

关键字:水貂脑炎
网友评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