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眼虫病又名牛吸吮线虫病。
【虫体特征与生活史】我国最常见的病原是罗氏吸吮线虫,寄生于牛的结膜囊、第三眼睑下和泪管。虫体呈乳白色,雄虫长9~13毫米,雌虫长14~18毫米,体表表皮具有明显的锯齿状横纹。雌虫在牛结膜囊内产幼虫,作为中间宿主的蝇类吸食牛眼分泌物时,将幼虫咽下,幼虫进人蝇卵滤泡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并离开卵滤泡进人腹腔,最后进到蝇的口器。当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蝇再吸食牛泪液时,幼虫侵人牛结膜囊内而使牛感染,幼虫在牛眼内经15~20天发育为成虫。吸吮线虫卵的形态见图3-20。
【诊断要点】本病多发于温暖、潮湿、蝇类活动的季节,各种年龄的牛均受其害。由于虫体刺激,引起结膜角膜炎,病牛摇头不安,羞明,流泪,结膜潮红,角膜混浊和溃瘍。继发细菌感染时,病情加剧,可引起失明。在眼内发现虫体,即可确诊。虫体有时游动到眼球表面,容易发现,一般情况下,需用手指轻压内眼角区,然后用镊子把瞬膜提起,即可发现虫体在其中活动。
【防治】
1.预防性驱虫 在本病流行区,于冬、春季节(12月份至翌年3月份)进行二三次全群的预防性驱虫,每次间隔1个月。可选用下述药物:①左咪唑,8毫克/千克体重,连服2天,或10%左咪唑溶液滴眼。②3%硼酸水或碘水溶液(1:2000)冲洗患眼,冲洗2次,间隔5~6天。
2.搞好环境卫生 牛舍内外的环境要经常保持干净,清除粪便和垃圾,减少和消灭蝇类的孳生地。